首页

脚责视频

时间:2025-05-23 12:32:49 作者:破解结构性矛盾 多地架起技能促就业“高速路” 浏览量:80005

  我国夏粮产量比上年增加72.5亿斤

  今夏又迎丰收时(经济新方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抓农时、强田管、抗旱涝,夏收夏播夏管压茬推进。国家统计局7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有所增加,夏粮产量299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夏粮再获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扎实基础,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份分量十足的答卷

  夏粮产量实现增长,单产有所增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瞧,小麦穗子大、籽粒饱、色泽好,500多亩地打了60多万斤粮。”山东嘉祥县马村镇山营村种粮大户山万民说。

  “田中麦变成仓中粮,今年下了大力气。从种到收的200多天里,治病虫害、防干热风、施肥浇水,田管抓得紧,又有农技员指导,一点儿也没耽误。”山万民感慨。

  粒粒粮食,饱含农民辛勤汗水。夏粮丰收,来自“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的坚持不懈。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农业强,供给保障必须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地区各部门锚定目标,季季接续,有效应对去冬今春雨雪寒潮、春季病虫害、夏季干热风、洪涝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环环相扣抓紧粮食生产,打赢夏粮丰收这场硬仗。

  看数量,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产量实现增长。

  “今年种了6300多亩小麦,亩产达1100多斤,一部分用于小麦制种,一部分卖给粮库。”江苏沭阳县华冲镇种粮大户吴万胜说,“种地有补贴,销售有订单,管理有技术人员指导,种地信心足足的。”

  “江苏年度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工作纳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省小麦面积呈增长态势。”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何金龙介绍。

  责任层层压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919.6万亩,比上年增加6.8万亩,其中在25个有夏粮生产的省(区、市)中,19个播种面积增加。

  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为夏粮增产夯实底盘。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介绍,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开发利用冬闲田、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充分挖掘面积潜力。

  紧盯农时强田管。中央财政及时下达小麦“一喷三防”资金,促苗情升级。经多地多点试验和专家分析评估,通过病虫害防控和“一喷三防”增加小麦产量764亿斤。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5.46亿元,重点对农作物改种补种、水毁农业设施修复等进行补助,扎牢丰收篱笆。

  看质量,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单产有所增加。

  “今年种的是‘济麦22’和‘青农’系列等高产品种,再搭配了水肥一体、深耕深松、宽幅精播等技术,10.2万亩粮食功能区小麦亩均单产突破610.5公斤,比上年高50公斤。”山东平度市蓼兰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曲常迅说。平度打造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高产田,采取集成技术提单产。

  向单位面积要效益。2024年全国夏粮单产达到375.2公斤/亩,比上年增加9.0公斤/亩,增长2.5%。其中小麦单产399.1公斤/亩,增长2.6%。

  我国启动实施小麦、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三年行动,农业农村部聚焦主要粮油作物,在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和西北地区,增加1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整建制推进县,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持续集成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一批增产增效关键技术装备、挖掘一批大面积整建制高产典型,加快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格局。

  一份成色十足的答卷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升粮食产能

  粮食连年丰收,如何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提升粮食产能作为重要任务,落实落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

  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粮食生产支撑更稳。

  盐碱地飘来麦香。“选种耐盐碱品种,深耕深松、定期排盐,施有机肥,土越来越好,产量也跟着涨,小麦亩产突破1000斤。”山东庆云县严务乡黄邱新村种粮大户郝贵明介绍。庆云县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整治,改种降碱、科技排碱、整地改碱,目前改良盐碱化耕地3.2万亩。

  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盐碱地综合利用和黑土地保护,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粮食生产动能更足。

  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精准定位,通过驾驶舱内的显示屏能清晰查看作业状态,在河北临漳县岗陵城村田间,大马力联合收割机、气吸式玉米播种机紧密衔接前后茬作业。“大铁牛帮忙,1000多亩小麦两三天就收完了,亩产1200斤左右。”村民杨旭亮说。

  “全县调度1100多台农机参加三夏作业,55.7万亩小麦在一周内完成收割,产量预计达6.7亿斤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站长李东岳介绍。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麦收一线,驰骋田野的农机成为三夏生产主力军。今年三夏各地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650万台(套),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近3500个。202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今年种的是‘中麦578’,不仅亩产突破了1300斤,而且籽粒饱、品质好。我们采取单种、单收、单储,让好麦子卖上好价钱。”安徽涡阳县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程利杰介绍。涡阳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已达175万亩。

  各地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阶段性任务落实落地,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让“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答卷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种粮也能够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

  让种粮有钱挣、得实惠,就能激发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各地区各部门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

  从好收成到好收益,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

  “粮食一入库,钱就打到卡上,每斤小麦收购价1.21元,3车粮食卖了31万元。”在鲁粮集团山东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种粮大户甄利军拉着粮食登记、质检、过秤、结算。他算起收益账,种粮每亩地补贴120元,“一喷三防”有专项资金补贴、购置农机按照购入价的30%补贴,每亩可节约成本160元,年均增收20%。

  今年国家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先期安排11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夏粮收购。政策支持有力,让“放心粮”卖出满意价。

  把好粮食变成好食品,粮食产业更有奔头。

  车间流水线上,和面、切割、烘干、包装,一粒粒小麦变身1000多种挂面、300多种面粉单品。“我们深耕细分市场,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推出了葱油拌面、刀削挂面、蔬菜挂面等产品,营业收入由2021年的15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67亿元。”河北沙河市金沙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海京介绍。

  车间连田间。“我们有123条挂面生产线,日处理加工小麦2.3万吨,近一个月收购小麦36万吨。”魏海京说。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优化供给侧,延长价值链,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建设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走上“快车道”,“十四五”时期我国优质粮食增加量将年均增长10%以上。

  夏粮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扎实基础,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放眼广袤田野,一程程耕耘,一季季丰收。新征程上,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扎实推动农业强国建设、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人民日报 记者 王浩 郁静娴 李晓晴) 【编辑:梁异】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高访团车队驶过巴黎街头

第三届“西藏人人健康”院士专家进藏义诊活动日前在拉萨启动。活动由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心血管学科专家等各学科专家和志愿者近260人组成,分赴拉萨、日喀则进行为期4天的义诊和专题医学培训活动,让民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诊疗服务。图为8月18日,西藏阜康医院内,护士唐珠正在为僧人验光。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纵览北京中轴线有“新意” 观光巴士带中外游客感受古都新韵

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国家防总针对浙江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安徽宣城绩溪博物馆馆长 王志超:县委县政府对我们馆非常重视和支持。第一是在国家提供免费开放资金的同时,县财政也支持一部分每年的开放经费,纳入全县年度财政计划;第二是在对接一些大型文化活动时,都把博物馆作为一个重点宣传窗口,加大博物馆的影响力;第三是在政策和规划引导方面,把博物馆的发展纳入了全县的古城复兴项目中,现在也在谋划一些具体的项目。

【理响中国】切实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建设好

1959年9月9日,斯特朗依依不舍地离开拉萨。那个时代、那片土地和那群迎来重生的人,深深地留在了她的脑海中:“他们的土地绝不是一块容易生活的土地,能供给人们的是地球之巅的诱惑,坚硬但能丰产的结实土壤。获得了自由的人们无所畏惧,友好地对待外来的朋友。”(完)

代表委员议国是丨肩负职责献良策 奋楫扬帆启新程

同时,榕江依托“村超”品牌影响力,深挖村超赛事的市场价值和产业潜力,推动超能经济全面发展。“村超”以来,榕江县新增市场主体2582户;县城区餐饮业营业额4.82亿元(人民币,下同),带动夜间消费4.48亿元;新增56家住宿业市场主体,床位数增长超10000个,比赛日入住率100%;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6.26亿元;主营蓝染、蜡染、刺绣和民族服装等6家精品店销售额1700万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747.99万元······真正将村超“流量”转化为经济的“增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